第 32 章
但是這種腹黑并不是他的一個性格。
如果一定要給他一個形容的話,我可能會選擇說是松柏,可能大家第一次聽這個詞會感覺有點陌生,感覺好像跟可愛的馬奇奇搭不上邊。
但是如果抛開張康樂,馬柏全實際上是一個思路很清晰,很果斷的人,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麽東西,甚至算得上是鎮定。
這種鎮定同時出現在他們兩個人的感情之間,有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就好像是外界滂沱大雨,你我寓于世界一角,無人知曉我們在做什麽,但我們仍安靜地聽着雨聲,雨滴垂落屋檐之上,我和你緊緊相偎。
就是這種鎮定的感覺。
他展現給外人的那種親近,恰恰是他們兩個人實際相處過程當中最膚淺的一類。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愛蘊藏着很多東西,細膩寧靜,含蓄又熾熱,他們會逐漸适應這種愛,然後安安靜靜的享受彼此,享受對方為自己的靈魂所造就的家。
我提一個場景,大家就應該能夠想出來那種感覺。
大家還記得那次夜攤嗎?
馬柏全飛到杭州,然後張康樂拍戲拍完之後開了兩個小時車到杭州,只為了和他吃一夜攤,然後被別人拍到張康樂在吃飯,然後馬柏全就那樣安安靜靜的拖着下巴盯着他看。
就是這種很淡,但是又讓人能夠感覺到愛意萦繞。
所以這種氛圍感幾乎就是奠定了他們兩個在在一起之前的這種感情基調,一個被動型人格的張康樂,有點人機,不愛主動發消息,遇上了一出手就是幾十幾百條消息的馬柏全,是一個小太陽,然後還很有反差,在別人面前的時候老是酷酷的,到了自己的面前又跟只小狗,時不時的僞裝會暴露,然後那股子霸道和腹黑勁兒遮不住。
诶,恰恰這個時候,張康樂只要說一句什麽,馬柏全就可能是從別人眼裏很冷酷的一個人,或者說很霸道,腹黑不聽話的一個人,變成了乖乖聽話的小狗。
這對張康樂這種淡人人格殺傷力極其的大。
他也已經很清晰的意識到,對方在把他當成一個很特別的人看。
而這種特別是源于什麽樣的感情,通過那種之後完全不考慮距離的行為動作來講,張康樂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了。
但是這個時候需要有一個人來捅破窗戶紙。
誰來捅的呢?
是我們。
沒錯,就是隔着屏幕看戲的我們。
我們在手機的這頭去看他們采訪當中的一些表現,發表出來一些評論,然後這兩個人自然也知道他們的感情,在外人眼裏看起來已經演變到了一個什麽樣的地步。
按道理來講,如果不合時宜的話,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對他的評價是男同,期待他們在一起,但是他們不願意的話,這個營業将會在達到一個最頂峰值的時候徹底停下來,甚至會出現避嫌的态勢。
但是我們根本就沒有察覺到,甚至被一個接着一個的大糖砸的猝不及防。
馬柏全那種性格的人,是根本不屑于逢場作戲的,所以在他開始發的小紅書內容帶有指代意義的時候,他就已經設定好了一個計劃去追張康樂。
計劃成型與否我們其實并不知道,但是這個計劃是什麽時候徹底生效的呢。
其實我在創作的時候好像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我應該讓他們在一起的時間段挪到一塊去寺廟之後,因為,寺廟其實是一個很微妙的時間段。
你和什麽樣的人願意一起去寺廟?
朋友的話可以,愛人也可以,親人也可以。
重要的是你抱着一個什麽樣的心态去。而且是在兩個人的營銷還不算特別厲害,但是卻有很多人磕你們兩個人cp的情況之下。
如果之前的共同營業,可以看成是張康樂和對方一拍即合,才去營業,然後營業完之後就徹底銷聲匿跡。
那麽我只能說對于這一次的共同去寺廟,馬柏全肯定使了點小手段,讓張康樂意識到他在吃醋。
所以在此之前,他們兩個人的氛圍暧昧的,在經歷那種漫天煙花,然後所有人都在撮合你倆,心髒怦怦跳的那種感受之下,誰不動心。
而對于張康樂來說,對方一個不信佛的人,為了你去寺廟,張康樂。在當下的那個時間段,也是确定了要去接受對方的。
可能正是因為新年,馬柏全一來一回的跑,回來之後可能就有點忍不住了,想要表白,然後張康樂就抽了個時間,和他仔仔細細說了一下,兩個人可能這個時候就是有點沒忍住對對方的感情,可能是情難自禁,稍微親了一下,當然更過分的事情,我們不去猜測和臆想。
總之,反正同人和現實其實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吧,也是因為當時寫的時候他們兩個那麽多雙采,有點甜過頭了,就是心裏有點着急,特別想讓他們在一起,而且那種拉扯的氛圍感寫了太多,害怕你們容易感到煩得慌,所以就加快了一點進度,讓他們在年前就在一塊兒了。
嗯……總之在我的分析下,這兩個人大概就是一種這樣的歷程。
包括在費加羅,馬柏全說了一句話,讓我們都磕生磕死,說是該說的,都已經說過了,私底下都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就證明,張康樂其實針對于馬百泉的感情這件事,意識到這份感情極其膨脹了之後,可能也有點手足無措,應該是馬柏全察覺到他和往日的有點不太一樣,主動坦白了喜歡他這件事情。
我更傾向于張康樂忍了一天才同意了馬柏全的表白。
為什麽?
因為像我前面寫的那個,張康樂他處于一個家長的站位角度,他需要時間去思考,可能在之前他已經想過了這個事情,但是當事情真正來臨的時候,他還是會把這個事情再拿出來複盤一遍,如果當下沒有想明白,他就會先把這件事情拖着。
可能就會跟對方說,讓我想一下,明天再給你答複。
然後想了一晚上,發現越想越喜歡馬柏全,等到第二天,終于忍不住,然後就自爆了。
然後我覺得還有最後一個點就是關于他們在采訪中日常聊的話題都是工作這件事情。
其實對于張康樂來說,馬柏全因為合同這件事遲遲沒有工作,會讓他很心焦,他基本上就是把馬奇奇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來看的,包括害怕馬琪琪一個人飛機場會被堵起來,然後請dj哥去照顧他,所以他對馬奇奇的事情真的很上心。
第一個很好磕的部分就在于,同事之間聊同級的工作基本上是有一點,但不會花費很長的時間都在聊,朋友的話基本上都是在聊日常,你怎麽怎麽樣,他怎麽怎麽樣,可能會順嘴提兩句工作,但是情侶就不一樣了。
你幹什麽活,我幹什麽活,就像自家爸爸媽媽坐在床頭和對方說話,掙了多少錢?花出去多少錢?這段時間又碰到了什麽事情?哪裏需要用錢?或者說家裏出了什麽事情,需要我們怎麽做?反倒是這些東西他們會在一起商量。
所以這就很好品。
第二個好磕的部分就在于我上面所說的那個,張康樂基本上就是在把馬琪琪的工作當做自己的來看,但是在沒有張康樂之前,這種事情一般都是奇奇的媽媽去想的。
現在馬奇奇長大了,能夠自己決定自己的工作了,還有個張康樂來幫他分擔,媽媽肯定是會覺得欣慰。
而且馬柏全是一個很孝順的孩子,兩個人關系很近,媽媽肯定也是會察覺到的,能養出一個很孝順的孩子的母親,我的直覺來說,媽媽應該是不會太去阻擋兩個人的感情的。
包括後面的雙采,出現了那個答案之書,問問媽媽。
兩個人其實都心知肚明,知道這件事情,現在還瞞着媽媽,後面肯定要找一個機會去說出來,包括情人節的時候能不能在一起過,所以這個點真的很好品。
其他的糖感覺大家應該基本上都有解讀過,就不需要在重複一遍了。
所以兩個人的感情在我看來基本上就是這樣的一個順序,還有這樣的一個心路歷程。
在這個地方就真真正正的徹底完結了!感覺是從剛放假的時候開始寫,一直寫到現在,後面轉換成上帝視角的時候,其實有點寫的不那麽得心應手,因為很多時候就慢慢的會犯一個毛病,老是固定于一個視角,去描述兩個人的所作所為。
可能是因為第一視角寫的太多了,都寫習慣了。
而且其實車的話,我講真的,他們兩個感情實在有些太美好了,我甚至害怕寫車會玷污了他們。
但是我們只需要知道,他們兩個真的是很真誠的一對朋友就行了。
可能會有更多的關系建立在朋友之上,但是這都不是我們需要去考慮的,在我們的視角之下,他們所向我們表達出來的一種形象,已經就很好的證明了他在我們眼中是什麽樣的一種人。
所以不需要別人去嚼我們的耳根,我們的眼睛能看得清楚。
希望他們兩個人的故事能夠一直延續下去,而張康樂和馬柏全也能永遠不殺青!
完結的最後還是跟《野種》(歸棹同人文)一樣會有個後記,《野種》這本已經完結了,大家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突發意外情況,可能沒有番外了,章節先全部放出來,大家新年快樂!)